砀山县民政局:“扫黄打非”筑防线 信用赋能树新风
砀山县民政局:“扫黄打非”筑防线
信用赋能树新风
近年来,县民政局立足部门职能,将“扫黄打非”工作与信用体系建设深度融合,以信用约束强化市场监管,以文明创建培育信用意识,走出了一条“扫黄打非促文明、信用建设护环境”的特色路径。近日,县民政局组织工作人员前往砀城镇土山社区开展以“扫黄打非促文明 信用赋能树新风”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一、宣传融合渗透,培育“守信崇德”文化风尚。 县民政局以“扫黄打非”宣传活动为载体,将信用理念融入文明创建全过程。一是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在社区、乡村、学校等地组织“扫黄打非·诚信同行”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册、播放宣传片等形式,讲解非法出版物危害的同时,普及信用法律法规,引导群众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观念。二是结合案例强化教育。选取因销售非法出版物被列入失信名单、影响经营发展的典型案例,在社区宣传栏、政务平台公开曝光,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群众直观感受失信代价。三是推动信用文化建设。将“扫黄打非”与“文明家庭”“诚信商户”评选相结合,把自觉抵制文化垃圾、遵守信用承诺作为评选重要标准,营造“讲诚信、守文明、拒黄赌毒”的浓厚氛围。
二、联动协同发力,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扫黄打非”与信用建设均需多方协同配合。民政局主动牵头,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联合公安、网信等部门,通过“扫黄打非”信用监管情况,协调解决联合惩戒中的衔接问题,形成工作合力。二是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鼓励群众举报违法失信行为,对实名举报并查实的,给予适当奖励,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三是加强基层信用治理。指导社区、村委会建立“扫黄打非”信用监督小组,由网格员、志愿者担任信用监督员、实时排查辖区内文化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失信线索。
三、长效机制建设,巩固“文明净土”工作成果。 一是动态管理信用名单,体现“惩戒与激励并重”;二是推动数字化监管。搭建“扫黄打非”信用监管平台,整合多部门信用数据,实现违法失信行为自动预警、联合惩戒自动触发,提升监管效率。
下一步,县民政局将继续深化“扫黄打非”与信用体系建设的融合创新,进一步完善信用监管机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全社会形成“自觉抵制文化垃圾、主动坚守信用底线”的行动自觉,为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提供坚实的信用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