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政资讯 > 通知公告

关于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工作
开展情况的自评报告

发布日期:2020-12-25 10:42 编辑:宿州市民政局管理员 来源:宿州市民政局 字体:   ] 阅读:

省民政厅: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救助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现将市救助管理站开展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工作简要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我市共计救助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998人次,其中在站救助量744人次,站外救助量254人次,累计使用资金757.63万元。
二、做法与成效
   1.全面开展照料服务达标行动。立足救助管理实际,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开展救助管理机构安全隐患排查。对站内内部管理、生活照料、卫生防疫、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离站返乡等环节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列出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确保机构规范有序运行,实现救助管理服务阳光透明。
   2.大力开展救助寻亲服务。推动救助管理信息化多方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开展业务工作,推进“互联网+救助寻亲”模式,借助互联网及新媒体信息平台,通过纳入公安部门 DNA比对、人脸识别,全国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媒体合作发布公告等多种形式,积极帮助受助人员寻亲返家。2020年,我市为长期滞站94名流浪乞讨人员成功寻亲返家。
   3.持续开展街面巡查和综合治理。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开展主动救助,依托“夏季送清凉、文明创建我先行”等专项行动,对城区主要街道路口、公园广场、桥梁、涵洞等流浪乞讨人员常滞留地段进行常规巡视,对愿意进入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带回站内办理入站登记,提供无偿救助,对不愿进入救助管理站的人员发放防暑、御寒物品、食物、药品,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4.集中开展长期滞留人员落户安置行动。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 公安部关于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的意见》精神,落实相关社会保障政策,积极与属地公安部门协调合作,为80名符合条件的流浪乞讨人员申报户口,对已办理登记手续的成年流浪乞讨人员,申报纳入市级特困人员供养体系,落实社会救助相关保障政策,协助办理社会保险,维护他们的基本生存权益。
    5.积极推进源头有效治理。建立返乡人员信息台账和易流浪走失人员信息库。对有监护人履行抚养或赡养义务的流浪乞讨人员,督促其近亲属加强监管,防止再次流浪。对存在生活及基本医疗困难的流浪乞讨人员,将其信息通报乡镇民政所予以重点关注,强化源头预防。
    6.全面提升救助管理干部队伍素质水平。加强救助管理系统现有人员宣传教育,集中开展政策培训活动,确保救助管理政策法规、信息管理系统和使用方法等应知应会知识熟练掌握。
三、存在问题
    一是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有待健全。对城市流浪乞讨者进行救助和管理是一项艰巨的社会化工程,需要公安、城管、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的紧密协作配合,市救助站应该促成市民政局在有关的职能部门之间建立起联系,并且逐步完善,建设长期有效的救助管理体制。二是民政发展观念与服务理念有待提高。党的十九大后,救助管理工作面临新形势、新局面、新要求,救助管理工作从规范化救助渐渐向精准化救助、智慧化救助等转型,基层民政工作能力与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
四、下一步打算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搭建多层级救助平台。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救助的层面,救助站作为救助流浪乞讨者的核心力量,缺乏行政执法权力和政策供给能力,各部门应各负其责,加强协调配合,合力构筑救助平台,整合社会全方位资源,让被救助者获得多层次、全方位、多样化的救助服务。二是适时拓宽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力量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立足满足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基本需求,综合利用社会资源,规范购买内容,在照料护理、康复训练、送医陪护、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等方面优化救助服务,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服务水平和效率。


                                                                                             宿州市民政局
                                                                                             2020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