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深耕为老服务 创新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区
近年来,宿州市始终把“为老”服务作为突破口,聚焦老年群体多元需求,以“助老、敬老、爱老”服务为工作重点,突出地方特色,形成了“智慧服务+文化养老+多方联动”的模式,竭力打造为老服务亮点,创新开展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工作,有效提升了老年人幸福感和获得感。从2023年开始,市老龄办创新举措,聚力提升创建社区积极性,给予创建的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以奖代补”资金支持,已拨付59万元创建资金。宿州已创成8个国家级、18个省级老年友好型社区,2025全市7个社区开展国家级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创建工作。
暖心服务,构织生活“幸福网”。各创建社区积极筹集资金加强老年服务设施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施逐步完善,基本建成集住、学、娱为一体的活动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了好去处,老年人有了自己的“第二个家”。宿州市埇桥区宿东社区养老服务站,倡导“爱心养老”宗旨,配置了老年爱心餐桌、麻将桌、老年自动洗澡机等为老设施,互联网+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覆盖整个社区,真正做到“社区养老便利化、居家养老专业化”。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老年人无障碍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对辖区小区、道路中对坡道、楼梯、扶手等进行无障碍改造,保障老年人出行安全。泗县花园井社区申请了“助老电梯”项目,在秀水苑小区加装了4部外挂景观式玻璃电梯,方便老年人出行。埇桥区西仙桥社区利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有利时机,建成八一游园、水利游园两个居民休闲娱乐场所,受到社区老人的交口称赞。社区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每年度都会评选出“最美家庭”、“五好家庭”,“低碳家庭”、“绿色家庭”“好婆婆”、“好儿媳”等在社区的文化宣传栏呈现活动剪影。
文化养老,绘就为老“新画卷”。各参创社区将书画艺术融入社区生活,设立书画学习场所,配备文房四宝及展示墙,组织老年书法爱好者开展节日主题活动(如春节写春联、重阳节创作展)。养老机构嵌入服务:泗县高尤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埇桥区康健医养中心等免费提供书画工具,鼓励老年人创作。文娱活动常态化:组建老年合唱团、舞蹈队等兴趣团体,利用春节、端午等节日举办活动,覆盖7个参创社区。砀山县土山社区老年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春节期间组织老年书法爱好者开展“迎春.送福”写春联活动、母亲节开展“相约母亲节,传递感恩心”活动、“七一”期间开展“唱支红歌给党听”建党节活动等。土山社区还成立了“红慈坊”,旨在让老年人发挥余热,既丰富晚年生活,又教授年轻人传承传统手艺,缝制小孩的棉衣、棉裤、虎头鞋、虎头帽等手工针线活;同时,发扬“银龄行动”志愿精神,为群众无偿的剪裤脚、修补等缝补衣物。还开展“红色影院”活动,播放党史影片,重温峥嵘岁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余热生辉,激发银龄“新活力”。建设“安心”社区,增加老年人幸福感。着力提升老年友好“软环境”建设,开展“银龄行动”志愿服务活动,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发展“银龄行动”队伍,10902名老年志愿者参与互助服务,覆盖11.8万人次。多方协同与政策保障,党建与社会力量结合,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联动志愿者、社会组织提供“微服务”(如24小时热线卡、爱心黄手环)。政策与资金支持,福彩公益金55%以上投入养老。2025年新建82家农村幸福院、9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给予每家以奖代补”资金2万元/个、50万元/个。
宿州市创建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工作立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大力提升为老服务水平,做到真正“应老人之所需,解老人之所难”,开拓创新,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高质量开展创建工作,努力实现“五个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