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民政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2025年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政治根基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召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7次、研讨6次。建立“第一议题”制度,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2次。二是深化从严治党。制定年度要点和责任清单,落实一岗双责,修订党组会议制度,明确“三重一大”范围。三是强化基层建设。指导下属5个支部开展主题党日等活动73次,提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水平。四是强化作风建设。通过理论学习、举办读书班、警示教育、研讨交流等形式强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排查领导班子问题,建立台账推动整改。五是强化整改整治。对养老、殡葬、社会救助等领域进行专项整治,巡察整改完成率83.3%,殡葬领域问题整改率73.3% 。
(二)规范社会事务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残疾人福利扩面提标。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86元提高至94元。截至6月底,为7.71万困难残疾人、9.45万重度残疾人发放补贴9664.3万元。二是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有力。累计救助364人次,帮助3名受助人员返家,开展街面巡查及“夏季送清凉”等专项行动,筑牢安全底线。三是殡葬服务优化惠民。推进殡仪馆规范运营,收回特许经营权,取消部分收费项目、降收费标准。整治违建坟墓整改,新建(扩建)5座。四是婚姻管理规范有序。办理结婚登记13669对、离婚登记5615对,办理涉港澳台及涉外婚姻登记69对。
(三)优化养老服务,保障老年权益
一是推进民生实事建设。计划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9个、农村幸福院82个。目前,1家嵌入式机构、19家农村幸福院已完工,8家嵌入式机构、63家农村幸福院在建。二是开展养老服务专项整治。召开市级调度会6次,下发督促提醒函23份、约谈34人、通报6次。三是落实安全生产要求。联合消防等部门抽查整改问题85个,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四是强化老年人权益保障。城乡基层老年协会覆盖率100%,规范化达标率65%;培育14个老年友好型社区,发放资金28万元。开展养老护理培训400余人次,防范养老诈骗宣传覆盖223家养老机构。
(四)加强儿童保护,守护成长底线
一是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水平。集中供养和散居孤儿保障标准分别提至1654元/月、1213元/月。截至7月底,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3360.53万元,惠及3803名儿童。新纳入孤儿9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57人。二是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启动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完成困境儿童摸底,为高风险儿童建立“一人一档一策”。三是优化儿童福利机构服务。投入236.5万元改造设施,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消除安全风险。四是强化宣传教育活动。走访儿童4300余人次,更新档案1840余条,开展活动38场,发放资料4.5万份。
(五)精准兜牢民生底线,提升救助效能
一是社会救助扩面提标。完成2025年度城市低保提标工作。年初以来,累计发放低保金6.4亿元;保障特困供养对象2.6万人,累计发放供养金1.29亿元;临时救助3053人次,支出846万元。纳入低收入人口28.9万人,将1.22万名低保边缘家庭中“重病重残”人员纳入低保;低收入人口监测平台预警6092人次,主动发现救助16人次。二是试点工作全面推进。萧县率先推进防止返贫与低收入人口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交叉比对监测对象2.45万人。四是服务效能不断凸显。建立“双承诺”机制,整治“人情保”等问题,提升救助公信力。
(六)促进慈善与福彩发展,凝聚社会力量
一是慈善事业稳定向好。9家慈善组织募捐323.16万元,打造“爱心市集”“雏鹰飞翔计划”等品牌项目,惠及群众2300余人次;在浙江设立2个“慈善工作联络站”,整合在外资源反哺家乡。二是完善监督管理。完成9家慈善组织第三方审计及问题整改,持续做好公益慈善领域专项整治工作。组织慈善骨干赴省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三是福彩销售持续向好。2025年以来,销售福利彩票3.04亿元,同比增长13.04%(增幅全省第2),筹集公益金0.9亿元。
(七)强化区划地名管理,服务区域发展
一是规范地名管理。录入地名信息6642条、多媒体信息8660余条,修改完善数据1488条;完成地名备案314条并公告归档。二是 深化乡村著名行动。命名乡村地名1747个,设置维护乡村地名标志2747个、楼门(户)牌42028块;采集地名信息(兴趣点)23880条,信息量全省第一;创新“互联网 + 地名”模式,带动砀山县农副产品销售2300万元。三是推进边界联检。牵头“宿淮线”第五轮边界联检,指导县级边界联检及平安创建,维护主城区地名标志牌。
(八)推动社会组织培育,加强规范管理
一是突出党建引领。确保党建入章率100%,严格审查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人选21人。二是严格登记管理。制定示范文本,理顺管理体制,完成356家市级社会组织2024年度检查。推进“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整治。三是开展专项整治。组织105家公益性社会组织自查自纠,实地检查11家社会组织。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及举措
(一)深化党建引领
持续深化理论学习,强化政治引领,树牢“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夯实主体责任,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强化监督,深化党建品牌。做实问题整治,推进巡察及殡葬等领域整改,做好风险防控。强化纪律作风, 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加强监督。
(二)提升民生保障精度
做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推进政策衔接并轨试点。规范发展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开展社会救助领域问题综合治理,做好信访投诉化解。
(三)优化养老服务供给
确保10月底完成嵌入式机构和农村幸福院建设,谋划2026年任务。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专项整治,督促整改完善制度。做好“十四五”总结评估,推进“十五五”规划及项目谋划。实现老年协会规范化达标率70%以上,开展“敬老月”活动,完成养老护理培训。
(四)加强儿童关爱保护
提升保障水平,加强资金管理,探索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拓展关爱服务,深化三年行动,扩大“爱心宿递”试点,建立心理健康服务长效机制。推动儿童福利机构标准化建设,鼓励合作。加大宣传,创新形式,开展儿童主任示范培训。
(五)推进社会事务治理
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加强宣传与协同,推进“互联网+救助寻亲”。提高救助管理机构安全防范水平。推进残疾人福利事业,完善“两补”政策及系统,加快推进精神卫生福利机构。落实惠民殡葬,提标扩面简化流程,推广绿色殡葬与文明祭扫。强化婚姻管理,推进登记信息化,落实离婚冷静期,推进婚俗改革。
(六)促进慈善与福彩发展
推进专项整治,加强部门协作与联合执法。加强项目品牌建设,培育特色慈善品牌。加大宣传,组织“慈善一日捐”。抓好福彩销售,拓展渠道,强化品牌宣传。
(七)规范区划地名工作
深化地名管理,更新国家地名信息库数据,推进地名文化成果转化。加大督导,规范命名及标志牌设置,完成9个示范村验收。完成“宿淮线”联检,指导县级边界工作,推进灵璧、砀山增设街道及埇桥区街道优化。
(八)完善社会组织发展
加大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力度,推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加强部门协同。举办负责人培训班。支持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督促公益类社会组织完成专项整治整改。